Saturday 29 August 2020

MCO管制令165天:KLCI 18 March- 24 April 2020

Source: The Busy Weekly dated 25 April 2020


大馬從3月18日落實限制行動雖令,但馬股卻沒有如城市街道般沉靜下來,反而似乎比之前更熱鬧。馬股每天的全場成交量動輒上看50億至60億股,比平時的20億至30億股暴增約1倍,日均成交值的增幅雖然較小,但也時常上探近30億令吉,多于平時的約20億令吉。

週四( 23日) ,首相慕尤丁宣布,再次把限行令延長至5月12日。在進入第4階段的限行令執行期間,《資匯》先為讀者總結首3個階段期間的馬股動態,以為如今活躍買賣的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限行令之前,全球股市已經開始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崩盤,在我國限行令第2天的3月19日,富時大馬綜合指數( KLCI)跌至1219.72點,寫下10年又5個月新低水平,盤中一度下探1207.80點,險守1200點大關。


股市崩跌后,往往會引來投資者趁低買進。在抄底的購興帶動下,綜指在限行令實行至今期間共回升113.27點或10.56%,而整體大市亦上漲了不少,富時編制的各項指數漲幅都跑贏綜指,排名前3甲的指數幾乎都是追蹤市值較小的股類,包括富時中型股指數、富時創業板指數和富時小型股指數,儘管此前跌得較深的也是這類股項(參閱附表)。


不過,《資匯》發現,投資者在這次抄底搏反彈中,可能只押對了一半的注,另一半則有上錯車的風險。與本刊交流的市場人士給予指引,讓投資者作出調整,趨吉避凶。


1.科技股基本面完好

高發順和莊永仁皆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及油價暴跌2大負面因素夾攻下,許多領域都遭受不小打擊,唯獨科技股的基本面其實仍頗為良好,投資者押對了注。


以馬股最多科技股涉及的半導體領域為例,高氏表示,雖然疫情后全球經濟料陷入衰退,可是到目前為止,半導體領域的客戶大多沒有取消或推遲訂單,顯示科技產品的需求仍相當強穩。

目前,半導體領域並不擔憂需求轉弱,反而最困擾業者的是各國為了遏制疫情而實施的人流管制措施,引發了嚴重的供應鏈干擾問題。隨著中國已在3月復工,供應鏈干擾問題得以大幅舒緩,但美國晶片巨頭博通( Broadcom)仍在本月16日致函客戶,要求客戶做好心理準備,下訂單后的等待交貨時間可能長達6個月。


股價看高一線

高發順表示:「此前,身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許多企業因疫情而被迫關閉廠房,或者只能以少數產能繼續運作,加上物流不順暢,導致該領域的生產近乎停擺。不過,這些都只是疫情引發的短暫問題,並沒有真正打擊科技產品需求。」

高氏不否認,緊接而來的全球衰退或多或少會影響需求,但他相信,來得急去得快的經濟衰退對科技產品的衝擊不大。「經濟衰退預料會發生在今年上半年,整體經濟相信在末季就開始復甦,明年的經濟肯定比今年更好,問題只是能否在明年就恢復到去年的水平。」

股市會提前反映實體經濟的變化,高發順認為,科技股的股價前景可看高一線。莊永仁也贊同說,第5代電訊技術( 5G)仍未發揮其對于各行各業的作用,包括物聯網( IoT)等令人期待的各種商用技術也還未實現,晶片技術將不斷升級換代,這些都是支撐科技領域繼續發光發亮的長期有利因素,新冠肺炎的短期影響不足為慮。


不過,莊永仁提醒,投資者切勿馮京當馬涼,把軟體或電腦系統行業的前景與半導體領域相提並論。他指出,在軟體或電腦系統行業,只有少數本地企業的商業模式證明能長期賺錢。

值得一提的是,大馬交易所的科技股指數也是限行令期間漲幅最大的指數,達23.61%。年初至今,科技股指數的跌幅只有9.39%的單位數水平,可見市場也對此領域寄予厚望。

科技股也是第578期《資匯》( 4月20日)選出的疫情后料將領頭反彈的3大領域之一。


2.保健股上漲空間有限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以手套股為首的保健股宛如天之驕子,被看好可大賺「災難財」,股價水漲船高。因此,從年初至限行令上路(3月18日)之前,即使大市崩盤,保健股的跌幅也是全場最輕微,只有5.9%的單位數水平,不僅遠勝綜指同期的20.91%跌幅,而且比滑落15.14%的房產信託股(REIT)指數更顯抗跌。


雖然限行令之前的跌幅本就不大,但在市場期許可大賺「災難財」的情況下,保健股指數在限行令以來依然狂飆了23.21%,只輸科技股半籌。以年初至今為準,保健股是全場唯一有漲幅入袋的領域,共飆升15.94%。


在限行令之前就飆漲的手套股,不僅在大市崩盤時只是稍微回調,而且在限行令以來依然繼續走高。這不僅惠及產能較大的手套股4大天王,小型手套股如加護手套( CAREPLS, 0163,創業板)也連帶受惠,因為根據行業龍頭如頂級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對媒體的說法,疫情導致手套需求不斷膨脹,讓領先全球的大馬的手套廠應接不暇。


除了手套股,其它受青睞的保健股還包括藥劑股、醫院設備股如生產病床和其它醫療設備的LKL國際( LKL, 0182,創業板)、生產口罩原料的元宙集團( OCNCASH, 0049,主板消費股)、生產消毒設備的公司如BCM聯合( BCMALL, 0187,創業板)、為政府和診所提供軟體系統服務的Nova保健集團( NOVA, 0201,創業板)等。LKL國際在限行令期間暴漲了1.5倍,該公司在3月和4月期間接連獲得砂拉越政府的2項個人防護服( PPE)供應合約。


保健股雞犬升天的現象也讓許多本業與保健沾不上邊的公司趨之若鶩,趕搭順風車。例如,為政府向國人提供電子服務的MYEG服務( MYEG, 0138,主板科技股)就聲稱,要引進新冠肺炎測試劑,股價在限行令期間上漲近四成。


無論如何,高發順和莊永仁謹慎看待保健股的漲潮。兩人皆認為,不排除在全球疫情降溫后,手套需求仍會在一段時間內高企,但預料不會維持太久,需求增速也會放緩,所以手套股的股價儘管相信不會明顯回落,但進一步的漲幅預料已不大。


至于手套股以外的醫療用品,疫情消退后,估計,人們可能仍心有餘悸,不排除仍會保持戴口罩的習慣,所以對生產口罩原料的元宙集團也有利。不過,其它醫療設備的高漲需求可能會隨著疫情降溫而去,莊永仁更提醒,一些本業與保健領域無關而只是瞎摻和的企業,股價在被熱炒后料將迅速退潮,投資者應當心。


3.油氣股恐坐過山車

限行令以來,交易最炙熱的當屬油氣股。根據《彭博社》,共有4家公司的日均成交量超過1億股,這4家公司都是油氣股,分別是沙布拉能源( SAPNRG, 5218,主板能源股)、大紅花石油( HIBISCS, 5199,主板能源股)、布米阿瑪達(ARMADA,5210,主板能源股)和VELESTO能源(VELESTO,5243,主板能源股)。


交易炙熱3因素


其中,大紅花石油和布米阿瑪達的漲幅較為顯著,分別達63.64%與41.67%。

油氣股的炙熱交易與3大因素有關。


第1,自從2014年油價暴跌以后,這個領域從不缺新聞,每隔一段時期就有消息冒現,吸引全球關注,進而牽動油氣股的命運。今年3月,以沙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油盟)和以俄羅斯為首的夥伴國在談判延續限產協議時一拍兩散,導致本就備受新冠肺炎打擊的油價崩盤,進入新一輪密集消息期,帶動市場的交易興致。


第2,經過連續6年的偏低油價打擊,不管過去曾多麼輝煌,不少油氣股早已淪為1令吉以下的「仙股」,是成本廉宜的投機首選,引來大量投機買賣,導致成交量暴增。


第3,油價波動大,所以油氣股也波動不定,給投資者和投機者帶來許多短線炒作機會。雖然莊永仁並不看好油氣股的前景,但他也承認,油氣股蘊含不少的獲利機會,但是進場者必須確保自己有能力承擔風險。莊永仁和高發順皆不看好油氣股。莊氏表示,雖然油盟和俄羅斯在4月13日重修舊好,並達成每日減產970萬桶石油由于全球多國落實人流管制,社會停擺,許多航空公司暫停大部份航線,所以石油需求的暴跌幅度乃是史無前例。周一( 20日) ,美國德州西部輕原油(WTI)快將到期的5月期貨一度跌至負值。


4.選擇性

股市3月崩盤后,不少投資者緊記2008年次貸風暴時股市大跌的教訓,認為目前已浮現10年難得一見的賺錢機會。因此,一些藍籌股也受到追捧,因為無論是管理層能力、業務、財力與人脈等,藍籌股都更具優勢,走出危機的機率相對較高。其中,雲頂(GENTING, 3182,主板消費股)的漲幅領先群雄,從限行令以來共漲29.68%,而亞洲航空( AIRASIA, 5099,主板消費股)緊隨其后,股價在同期回升28.69%。不過,雖然這兩家公司都與旅遊業相關,但市場專家卻更看好雲頂。莊永仁指出,雲頂的賭場和主題樂園業務不僅適合旅遊,也適合平日的家庭休閒活動,加上雲頂的現金較為雄厚,他看好雲頂能更快熬過這次危機。至于亞洲航空,莊永仁則沒有麼樂觀,因為這家航空公司目前全無收入,流動資金相當吃緊,唯一的優勢就是油價偏低以及向來以低成本操作者稱,能稍微幫助該公司抵禦衝擊,前景非常不明朗。

「儘管如此,到目前為止,雖然亞洲航空接下來荊棘滿途,但我相信要生存不成問題。」無論如何,即使生存了下來,亞洲航空要回到過去的輝煌巔峰,也挑戰重重。高發順認為,人們最終仍將重新擁抱旅遊,但需要在疫情過后的至少1年或更久時間來恢復信心。而且,亞洲航空也有少數的商務旅客,但人流管制引發視訊會議風行,商務旅遊需求在疫情過后料將顯著萎縮。


但是相比新冠肺炎導致全球石油需求預料暴跌每日3000萬桶,油盟和俄羅斯的減產額只佔約1/3,杯水車薪。由于全球多國落實人流管制,社會停擺,許多航空公司暫停大部份航線,所以石油需求的暴跌幅度乃是史無前例。周一( 20日) ,美國德州西部輕原油( WTI)快將到期的5月期貨一度跌至負值,因為無處儲存過多石油的交易商寧願倒貼期貨合約買方,也不願拿貨。要知道,有別于其它商品供過于求時,持貨者走投無路時仍可賤賣出售套現,甚至是忍痛丟掉手上存貨,一如金馬崙高原的菜農在限行令期間丟棄大量蔬菜,但會污染環境的石油卻不可隨意丟棄,非尋地儲存不可。在全球有數以千萬桶石油過剩之際,市場估計,美國能夠供儲油的空間只剩下2周便將耗盡,但同時,石油公司卻因極為昂貴的封井成本而不願輕易停止生產,惟即使減產也無法追上需求的跌幅。


因此,莊永仁認為,投資油氣股的風險不小,短期內要面對諸如20日般油價跌至負值的考驗,中期內需面對全球石油跌幅與油盟和俄羅斯減產幅度的每日2000萬桶差距未能填補的風險,長期內還得面對全球追求以再生能源逐步取代石油的考驗。


「從短期的波動中,油氣股是有機會獲利甚豐的股項。問題是,進場的投資者或投機者能承擔那麼大的風險嗎?」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2家最大銀行股- -馬銀行( MAYBANK, 1155,主板金融股)和聯昌國際( CIMB, 1023,主板金融股)也吸引一些購興,股價分別回升2.2%與4.18%。莊永仁和高發順皆認為,銀行股缺乏激勵因素,短期內必須面對資產素質轉差;和因6個月還貸款寬限期導致流動資金稍微吃緊等負面因素,但總體來說是比較安全的選擇,適合穩打穩扎的投資者。

MCO管制令165天:東益電子(GTRONIC,7022,主板科技股)

 Source: The Busy Weekly dated 25 April 2020

年12月31日結每賬的東益電子(GTRONIC,7022,主板科技股),是在今年2月24日公佈上財政年末季與全年業績。2019財政年末季與全年未能交出讓市場信服的業績,營收與盈利齊降。第4季淨賺1453萬令吉,按年下滑34%;全年淨賺4471萬令吉,同樣萎縮36%。

同樣的,第4季營收急挫28%至5896萬令吉;全年營收則滑降34%至2億1632萬令吉。2019財政年以每股計算的淨利是6.68仙(2018年10.50仙);每股股息則為7.50仙(2018年8.60仙)。

這是東益電子在2016財政年經歷業績挫敗,回勇2年后再次陷入后退局面。


東益電子過去4個月的股價深受2個因素影響,第一是業績;還有便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應鏈干擾。該公司去年12月31日股價以2.30令吉漂亮水平封關,惟進入2020年后便告失守。今年1月股價尚見企穩,但步入2月應是提前反映即將出爐業績開始滑跌,接著新冠肺炎在全球急速擴散,嚴重干擾世界供應鏈,股價嚴重受挫。


東益電子公佈去年末季兼全年業績當天,其股價仍穩企於2.36令吉,但業績出街后股價開始急跌。當股價失守2令吉后便無力穩住,在3月19日大馬股市慘跌至谷底時,東益電子股價收市只做1.35令吉;當日盤中更一度觸及1.29令吉低點。股價在3月19日觸底后反彈,經過一個月的攀升,周五( 24日)收市時已來到1.84令吉,逼近2令吉關口,與公佈末季業績時股價相比仍有15%差距。


東益電子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身陷利潤、股價困境期間,遇上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供應和需求皆急速萎縮,現財政年上半年業績(1月至6月)不容樂觀。

但東益電子並沒有坐困愁城,反倒積極投入新研發尋求突破。這一招自救法可帶離公司脫離險境嗎?


管東儘益電子2019年財政年末季淨利下滑、股價低迷,加上新冠肺炎環伺而銷量受損,但長遠來看,我認為東益電子能憑著4大因素走出頹勢。


1. 業務與時俱進

東益電子目前生產4種供手機、無線耳機使用的傳感器,及2種供穿戴設備使用的傳感器。隨著科技演變,科技產品面市款式愈來愈多,東益電子正和客戶加快腳步,為新款手機、無線耳機研發相應傳感器,有望在2020財政年帶來穩定營收。

得益於方便攜帶、擺脫電線累贅,無線耳機是時下熱門產品,在全球特別是美國有龐大需求。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 2020年蘋果無線耳機銷量有望突破1億副。而在2019年,無線耳機全年銷量為1億3000萬副,其中美國增幅最大,按年上升76%,佔全球份額的35%。東益電子因長年插旗美國市場,有望從這旺盛市況中獲取最大利益。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短期內科技產品銷量難免受影響,連帶打擊東益電子傳感器需求。但據安聯投行分析員的預測, 2021年市場需求將強勁上揚,意味東益電子不會長久面對頹勢。

為多元化業務和降低依賴美國客戶,東益電子正和德國客戶研發環境傳感器,用以檢測空氣質量、確保建築物通風良好等,保護居住者健康。

若研發順利,該公司亦計劃將傳感器功能延伸至汽車。艾芬投行分析員預計,相關業務有望在2020財政年帶來約1500萬令吉營收。


2. 擴大產能迎需求

為應付未來需求,東益電子已緊鑼密鼓擴大產能。用於無線耳機的手勢識別傳感器而言,該公司在2019年,已將每月產量從原有的1600萬至2500萬個,增加至3000萬個,同時預訂在2020年6月或7月,進一步增加至4000萬個。

艾芬投行分析員說明,東益電子在2020年的手勢識別傳感器,可供1億1500萬個無線耳機使用,高於市場預期。馬投行分析員也相信,東益電子可利用其面積超過8萬平方英呎的吉隆坡工廠,滿足計劃生產新產品的客戶需求。

另一邊廂,儘管疫情早期擾亂中國原料供應,影響東益電子光傳感器生產,但從中國目前復工率逾80%來看,東益電子可在次季彌補此前的產能缺口。


3. 財務穩健挺過寒冬

由於公司作風向來保守,謹慎擴充,加上財務狀況良好,估計可挺過疫情帶來的銷售寒冬期。截至2019年12月止,該公司握有淨現金1億4200萬令吉,可輕易應付未來資本支出之餘,亦可繼續派發可觀股息。2019財政年每股淨利劇跌35%,公司每股股息卻只下跌13%,便說明這點。

翻開東益電子2019財政年末季財報,截至12月31日止的借貸額、公司稅、應付賬項分別按年減少80%、60%和22%,反映該公司負債情況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東益電子傳感器業務,目前繼續享有免稅優惠,有助優化公司現金流。


4. 令吉貶值推高獲利

東益電子逾60%營收來自海外市場,因此令吉兌美元匯率升貶,對公司利潤影響甚大。基於國內經濟不明朗、外資撤走等因素,令吉在3月9日開始走弱,截至4月3日止,令吉兌美元匯率為4.35令吉兌1美元。令吉貶值下,東益電子將從匯差中獲利更多。

東益電子上財政年每股淨利6.68仙,以目前股價計算,本益比29倍。根據《路透》數據,大馬股市電子股的平均本益比為40倍;中間數值( median)則為29倍,等於東益電子目前本益比既沒有高估;也沒有低估。



MCO管制令165天:Padini 巴迪尼 7052 主板消费

我现在重看2020年3月21日至今天的The Busy Weekly 汇资。4月初时,很多专家都认为Covid-19来得快,去得也快。毕竟中国从1月23日封城,在3月底就结束了。但是美国的疫情却没好转。所以,不可以完全相信别人的预言。未来,是不可以100巴仙预测准的。

刚好看到有关Padini的报道。

迪尼控股( PADINI, 7052,主巴板消費股)在3月19日跌至2016年4月以來新低水平,如今正從谷低反彈。這家本地數一數二的服裝零售股,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既不能開店營業,接下來的服裝供應也可能受干擾,因為銷售平價服裝的巴迪尼控股有六成至八成產品都是向中國廠商取貨。


不過,巴迪尼控股股價也從2018年杪的約6令吉高峰回跌,一直到今年3月因新冠疫情造成的股市大震盪,連跌數關和一度跌破2令吉,似乎已過度反應。市場冷靜下來后,分析員看好該公司可憑著雄厚的現金安渡難關,處境比許多公司好得多。


從這一點來看,巴迪尼控股已被超賣,值得趁低買進。根據《彭博社》的資訊, 13名追蹤該股的分析員中,共有7人或53.8%喊買、3人或23.1%建議「守住」,以及3人或23.1%喊賣,喊買者占最多數,比例相當懸殊。不過,長遠來看,巴迪尼控股的基本面也不是完全無損。該公司近年開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計劃可能會遭受挫折,而且政府的限制行動令助了網購潮一臂之力,預料網購市場有望在限行令結束后加速成長。


分析員建議,管理層應加把勁發展其網絡銷售渠道,而不是繼續依賴分店來銷售產品,以免落于人后,被競爭對手追上。


我國是在3月18日開始落實14天的限行令,但因為疫情控制效果不理想,政府延長限行令3次,直到5月12日。由于服裝零售不屬于關鍵服務,巴迪尼控股也從3月18日開始停業,至少失去了2個月的生意。


而且,該公司可說是腹背受敵。由于新冠肺炎的初始爆發地——中國從1月下旬的農曆新年前后開始大規模限制人流,以遏制疫情,嚴重干擾全球各種產品的供應鏈,包括巴迪尼控股的服裝供應,該公司有六至八成產品都是從中國取貨。


不過,巴迪尼控股的困境似乎已有改善。興業投行在4月10發布報告稱,該公司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每年3月至4月是該公司的淡季,人們減少購買衣服,因此雖然在這段期間被迫關閉所有分店,不可能毫髮無損,但至少不是在旺季損失大筆收入。


至于5月12日后,政府會否再次延長限行令,目前雖言之過早,但至少從目前來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已有改善,降低至雙位數。只要能夠維持或進一步減少每日新增確診病例, 5月12日后「解禁」的機率不小,當然,政府料會採取逐步放寬限制的方式來取消限行令。若一切順利,人們可以出門到商場購物之時,正好趕上5月下旬的開齋節之前的銷售旺季。換句話說,巴迪尼控股預料不會錯過開齋節的商機。而且,馬來群體是走平價路線的巴迪尼控股最大客戶群之一,加上政府為了抵禦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在4月和5月派發現金援助予全國中等和低收入群體,相信會有不少生計不受疫情影響的人士將這筆錢花在購買非必需品,包括服裝。

產品供應方面,巴迪尼控股也是獲得幸運之星的眷顧,一開始管理層確實向分析員坦言,產品採購將遭受干擾,但是根據達證券在4月14日發布的報告,管理層聲稱,問題已迎刃而解。儘管管理層沒有多作解釋,但分析員相信,中國在3月的逐步復工已經讓該公司可重新取貨。

要知道,雖然大馬四季如夏,無需考慮換季需求,但仍會受到時尚潮流的影響。

如果巴迪尼控股重新營業依然在賣著3個月前的庫存,沒有新品刺激銷售,業績相信依然會打折扣。


其實,管理層已經意識到過于依賴單一國家供應產品的風險,在新冠肺炎爆發前已經著手多元化供應來源,如巴基斯坦和緬甸,但這畢竟是一項長期業務整頓計劃,難以在數個月內完成。

更何況,如今全球都遭受疫情困擾,許多國家都陸續落實嚴厲的人流管制措施,反而是最先爆發疫情的中國已逐步重新恢復社會常態。


無論如何,上述只是一個相對樂觀的情境假設,依然存在2大不明朗因素。

第1,我國的疫情可能再次轉壞,迫使政府延長限行令。第2,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到國家銀行的經濟預測,都認為各國的人流管制措施所引發的企業倒閉和失業潮嚴重程度難以估計,實際情況可能比想像中輕微,卻也可能更嚴重,而這也導致疫情后的消費者情緒難以捉摸。


許多分析員不約而同指出,巴迪尼控股握有一張「王牌」,可以相對從容應對上述2大不明朗因素,那就是其雄厚的儲備金。


截至2020財政年次季(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 ,巴迪尼控股的現金高達5億8606萬令吉,長期和短期貸款分別只有149萬令吉與961萬令吉,意味淨現金高達5億7497萬令吉。公司平均每月成本為約4000萬令吉,但達證券分析員估計,假如沒有營運,該公司每月的固定開銷其實只有約2100萬令吉,包括員工底薪和店面租金。


換句話說,即使沒有任何收入,巴迪尼控股也有能力支撐至少2年。該公司目前正在積極與各商場公司談判,希望對方可給予租金回扣,而從市面上的消息得知,不少商場都願意在限行令期間降低租金,協助租戶渡過難關,若成功爭取租金回扣,該公司的處境更穩固。

JF艾畢斯證券分析員答復《資匯》的電郵詢問時表示:「我們預測,巴迪尼控股在1至2年內的前景將面對一些挑戰,因為中短期內的消費者信心料將很疲弱。不過,該公司坐擁雄厚的資金,預料足以渡過眼前的難關。」


不過,分析員不諱言,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讓巴迪尼控股調整進軍海外市場的步伐,可能會放慢在海外市場開設分店的速度,甚或縮小營運規模。早期,該公司曾經進軍海外,但進展並不順利而退守國內,生意蒸蒸日上后,2018財政年開始再次嘗試加碼海外,在柬埔寨開設更多分店,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更曾預測,該公司的下一波成長將源自海外市場。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將被新冠肺炎拖累,巴迪尼控股會否繼續推進開拓海外市場的計劃,是一個問號。至截稿為止,該公司並未答復《資匯》的電郵詢問。


另外, JF艾畢斯證券分析員也建議,隨著網購市場可能在這場疫情中「因禍得福」,有望突破近年來出現停滯跡象的瓶頸,人們更能接受網購,巴迪尼控股也必須加把勁,擴大其網購渠道。一直以來,由于門店生意火紅,該公司網購平台貢獻並不顯著。

分析員建議,除了長期地推廣本身的網購平台,該公司可以採取應對短期策略需求的捷徑,包括和第3方平台合作,銷售其服裝產品,如來贊達( Lazada)、蝦皮( Shopee)、Zalora等,才不會落后于競爭對手。






Friday 28 August 2020

MCO管制令165天:28 Mar: 4大央行「印鈔」救市 全球經濟重演12年前熊轉牛?

 Source; Busy Weekly dated 28 March 2020


全球4大央行中的3大央行都重啟大規模購債行動,日央行則一直沒有停過印鈔票行動。

  • FED: 至少5000億美元( 2兆2191億令吉)國債2000億美元MBS
  • ECB: 7500億歐元購買債券
  • BOE: 8450億英鎊
  • BSP: 3000億披索(261億令吉)的國債。

周一( 23日) ,美國聯邦儲備局( Fed)宣布,將購買「必要規模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MBS),以扶持經濟。由于美聯儲沒有提及購買的數額頂限,市場把23日的宣布視為聯儲局將無限量購買債券資產,即俗稱的量化寬鬆( QE)或「印鈔票」,同時也是前週宣布的購買至少5000億美元( 2兆2191億令吉)國債2000億美元MBS的升級版行動。


另一邊廂,歐洲央行( ECB)也在本月19日宣布,啟動一項名為「大流行病緊急購買項目」( PEPP)的債券購買行動,規模高達7500億歐元( 3兆6017億令吉)。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鄧博斯基( Valdis Dombrovskis) 22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披露,該執委會考慮允許歐洲央行無限量地購買債券。


英國央行( BOE)也在19日宣布提高擴大購買行動規模,從6450億英鎊( 3兆3286億令吉)提高至8450億英鎊


轉眼之間,全球4大央行中的3大央行都重啟大規模購債行動,日本央行( BOJ)則一直沒有停過印鈔票行動。

不僅如此,一些規模較小的央行也開始效仿。菲律賓央行( BSP)在23日宣布,將購買3000億披索(261億令吉)的國債。


在各國央行紛紛啟動印鈔票行動的情況下,會否再次重演2008年的一幕,創造另一次資金狂潮,並把全球各地的股市從熊轉牛?


疫情或「來得急 去得快」 FED用藥過猛?

市場人士告訴《資匯》,至少從現階段而言,目前的量化寬鬆不能與12年前開始的那一場資金狂潮相提並論。因此,這次不僅不太可能再造一個長達11年(道瓊斯工商指數在2009年3月觸底)的大牛市,而且日后的演變還很難捉摸。


Areca資本首席執行員黃德明接受《資匯》訪問時指出,各大央行為了應對新冠肺炎打亂全球經濟活動,祭出力度不輸于12年前應對美國次貸危機的政策,對市場注入超大規模的資本,恐怕是「用力過度」。


黃氏認為,市場不應誤讀新冠肺炎的性質。儘管疫情確實導致全球越來越多國家被迫強制暫停社交活動以抗疫,也就是俗稱的「封城」或「鎖國」,但新冠肺炎畢竟沒有像次貸危機般,激起諸如銀行業過度槓桿的深層經濟問題。


資深股評人顏敏樹也表示,預計新冠肺炎將會「來得急,去得快」。因此,黃德明把新冠肺炎類比為2001年發生的911恐襲事件,以及美國政府過后發動的多場戰爭如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雖然這些事件都難免令股市劇烈動盪,但影響只屬短暫。換句話說,為了新冠肺炎而大搞量化寬鬆來救市,彷彿用大炮射蚊子,對股市而言,后果反而難測。那么,究竟新冠肺炎會引起什么性質的經濟問題?


輝立信託基金首席策略員潘力克表示,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各國政府都擔憂發生信貸緊縮,也就是市場資金短缺。


恐陷惡性循環


以新冠肺炎的案例而言,潛在的信貸緊縮發生的過程大致如下:為了配合抗疫,企業連續多天甚至多月沒有生產,收入難免縮水,被迫裁員或減薪,或還不起公司的債務,而被裁退、強制休假或減薪的勞工也難以支付房貸和車貸等各種個人生活貸款,收不到還款的銀行也收傘,更加謹慎放貸,陷入惡性循環,經濟因缺乏資金流動而衰退。


當然,這樣的一場經濟病可大可小,但以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各個層面性質來判斷,或許還不會演變成一場大病,包括新冠肺炎相對較低的死亡率,而一開始失控的中國在短短約2個月內,已大致把疫情控制了下來。


潘力克估計,目前意大利等西方國家正在經歷其疫情頂峰期,最早有望在3月杪或4月初成功把疫情降溫。


一旦疫情降溫,企業可以準備復工,儘管已難以完全彌補過去的損失,但相信經濟可以迅速復甦,這就是黃德明認為各國央行無需用藥過猛的原因。美聯儲在2008年至2014年的3輪量化寬鬆中,美聯儲購買了近4兆美元的債券,導致其資產企于約4兆5000億美元。隨后,美聯儲在2018年開始停止把到期債券的本金再投資到新的債券,借此縮減資產,但僅減少到去年8月的3兆7650億美元,又因為美股開始波動不定而被迫重新注資,如今其資產已突破量化寬鬆結束時的水平,達5兆2540億美元(參閱附圖)。


美聯儲當初要縮減資產,正是因為擔憂過度游資造成的副作用。如今重施故計,黃德明警告,在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下濫發貨幣,市場未必會像過去11年般出現另一個大牛市,反而可能導致金融市場更加劇烈波動,難以掌控。


「不管是股市、黃金或任何其它資產級別,都可能會被多得實在難以想像的游資推高拉低,比起期待牛市重臨,我擔憂的出現更劇烈的波動。」另外,量化寬鬆的另一個教訓就是,貧富懸殊可能進一步擴大,造成更多的社會動盪和不明朗因素。


追溯近年發生的「黑天鵝」事件,諸如英國人民公投決定脫離歐盟、持民粹立場的富商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等,或多或少都是貧富懸殊造成,而這些「黑天鵝」事件也深刻影響了金融市場走勢。不過,我們也不需要過度悲觀。


潘力克認為,正是因為新冠肺炎可能「來得急,去得快」,所以這一次的量化寬鬆也可能很快就結束,因為社會秩序相信可快速恢復常態,一旦企業復工,經濟復甦就在望。


反觀觸及深層經濟問題的次貸危機發生后,美聯儲在2008年12月啟動首輪量化寬鬆,到了2010年結束,但輪到歐洲銀行業的弱點浮現出來而觸發歐債危機,結果量化寬鬆一共做了3輪,直到2014年10月才結束。



政府相信是因為觀察到本月18日到25日期間的限行令實施效果不佳,且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與日俱增,所以延長限行令執行期。


周一(23日),摩根大通(JP Morgan)發布報告預測,我國將在4月中旬才來到疫情高峰期,屆時的累積確診人數料達6500人,這種金融模型式的推算方式相信也是促使政府決定延長實施限行令的原因之一。若摩根大通的推算準確,意味接下來的日均確診人數將達約200人。目前,大多數時候的每日確診人數仍只有約100多人至200人之間,不排除高峰期時的每天確診人數可能達約300人。


1.避免發生信貸緊縮

政府把限行令執行期延長2周,意味著整個執行期將長達28天或4周,將近1個月。在這1個月期間,自雇人士如自由業者、保險代理、小販、德士和電召車司機等首當其衝,因為他們手停口停,收入來源遭斬斷,恐怕生計都成問題,更何況還要償還生活中各項貸款如車貸和房貸。

對于俗稱「打工仔」的固定雇員而言,在法律規定下,雇主必須如常支薪,短期內不至于有斷炊之虞。但是,企業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中,還得失去1個月的收入,口袋不夠深的企業恐怕也會陷入困境,可能遲早會向雇員動刀,例如減薪、指示雇員放無薪假,甚或裁員,雇主和雇員其實是唇亡齒寒,若企業承受龐大壓力,可能遲早也會殃及雇員。


因此,國行此舉本質上是讓流動資金的壓力從民間轉移到銀行身上,加上今年1月和3月2次把隔夜政策利率( OPR)調低25個基點,共0.5%,為國人釋放更多的可支配收入。這將能避免發生市場資金短缺、大規模確診人數如此多,恐怕誰也沒有把握過了高峰期,確診人數就會慢慢減少。政府會否再次延長限行令執行期,仍是一個未知數。


為今之計,政府只能冀望通過嚴管人流,讓高峰期儘快提前來到,才無需考慮再延長。

因此,國人此時可延遲償還貸款,確實是一大佳音國行的還貸寬限令指示雖不是一種政策創新,因為其它國家已有執行先例,但這種做法至少有3大好處。


2.為經濟鬆綁數以千億活水

全球許多國家的政府為新冠肺炎製定經濟刺激配套,都含蓋直接向人民派發現金援助,新加坡更在週四( 26日)推出追加預算案,再加碼發錢給民眾,但大馬政府基于捉襟見肘,即便在週五( 27日)修訂版救市配套中含蓋派錢措施,力度仍相對弱于其它國家。這也導致市場經濟學家對我國的經濟成長前景越來越不樂觀,估計我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成長率可能只能在2%低空飛過。不過,國行指示銀行給予國人長達6個月的寬限期,相等于借力使力,鬆綁數以千億令吉計的資金來激活市場經濟活動。


以今年1月的銀行體系數據為例,扣除信用卡貸款償還額,國人每月償還957億2600萬令吉的銀行貸款(參閱附表)。若以為5743億5600萬令吉,即便只有30%借貸者願意延遲6個月還貸,也將鬆綁1723億零680萬令吉到市場上,若推遲還貸的借貸者比例達50%,就將釋放2871億7800萬令吉資金,比我國每年的財政預算案規模還略多一些。


相比之下,政府此前允許國人把公積金的雇員繳付比例從11%降低至7%,以及在1年內,每月提出500令吉公積金出來消費,都是要國人自行挖老本之舉,違背政府多年來鼓勵國人盡早為退休生活做好準備的政策原則。而且,若1200萬名活躍會員皆遵照政府指示的話,涉及總額達720億令吉,大致相等于公積金局2018年的淨增存款總額,意味國人犧牲1年的退休金儲蓄來應急,這是非常不健康的現象。


雖然國人推遲6個月還貸不是全無副作用,但傷害相對較小。根據國行的指南,只有傳統貸款的利息將在這6個月內「利滾利」,惟這些更多的利息將加在貸款總額上,借貸者可與銀行商量要推高每月分期付款數額,或把還貸期拉長。至于伊斯蘭貸款的原則不允許「利滾利」做法,所以借貸者的分期付款數額和還貸期都不會在6個月過后受影響。


3.銀行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那麼,把民間的流動資金壓力轉移到銀行身上,會否對銀行帶來副作用?不可能完全沒有,銀行可能在這6個月期間更嚴格批准貸款申請,但不至于動搖銀行體系的根基。

國行在24日發布的文告強調,我國銀行體系有比最低資本緩衝水平多出1197億令吉資金,而且國行在本月19日已調降法定存款儲備金率( SRR),額外鬆綁了約300億令吉,所以銀行體系有能力承受6個月的還貸寬限期。

國行釋放「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訊息,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后不斷指示銀行業者加強資本儲備,如今正好派上用場,既為國人舒緩流動資金壓力,也避免大規模違約事件發生,可說是雙贏局面。

MCO管制令165天:马来西亚災難性的第2季

Source:  辜柯福資匯總編輯 Busy weekly 

這是我們編製每季業績統計與分析以來,第一次錄得災難性的結果。根據初步的統計數據,今年第2季全場盈利按年暴跌57.60%,雖然說不是爆冷,但跌幅讓人吃驚。

說這不是爆冷是因為國家銀行在8月14日已先為挫跌的業績給了預警,宣佈第2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猛挫17.1%,是東盟國家里次季GDP表現最差的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與商務的鄰國新加坡雖同樣面對挫折,但次季GDP跌幅也比我國輕,只有13.2%;印尼萎縮5.32%、泰國負12.2%、菲律賓負16.5%、唯一例外是越南,逆流而上取得0.36%增長。次季GDP寫22年最差紀錄和東盟國家相比排名墊后,和本身過往記錄比較,今年次季GDP亦寫下22年以來最差紀錄,是1998亞洲貨幣危機后以來最糟糕的一季。

影響所及,國家銀行不得不調低今年的GDP預測,從之前的負2%至略增0.5%,調低到萎縮3.5%至5.5%。若不是國行今年連環出手,4次降息救經濟的話,情況可能會更嚴峻。市場亦不排除

國行在9月10日舉行的今年最后第2場議息會議,再次出手降息以急速拉拔經濟回彈。

以上半年形勢來看,今年要扭轉乾坤已不太可能,只能寄望明年。國行便樂觀預測,明年GDP可望取得5.5%至8%增長。這個預測數據看似很樂觀與偏高,但考慮到今年GDP應是負數,明年和今年的GDP相比,頂多只是一個谷底反彈的型態,過后才可能逐步恢復正常。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上市公司業績,今年次季業績應已觸底,進一步崩壞機率極低,接下來應可迎來逐漸好轉的面。


黃義傑、林迪陞、朱凱健w 聯合報導

次季大跌17.1%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反映出,大馬經濟惡化的情況達到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而比GDP遲2周完整出爐的次季企業業績,也呈現同樣的慘烈面貌。


根據《資匯》的統計,在大馬交易所掛牌的企業于次季的稅前盈利總額按年暴跌37.59%,至199億8295萬令吉,是本刊自2011年首季統計該數據,最嚴重的跌幅(參閱圖1)。


至于首季,在統計全部企業的完整業績后,按年變動率從本刊在第585期(6月6日)所說的44.8%,修正至滑落30.09%。不過,該跌幅仍是截至當時最大的跌幅記錄,但緊接著,次季業績又再跌破首季的紀錄。


本刊的統計是截至周四(27日)晚間,另外再加上周五(28日)中午休市時段公布業績的綜指成份股,最終共錄得734家公司的業績,約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3。


這也是企業盈利首次失守200億令吉大關,首季企業盈利雖暴跌逾三成,但仍有238億2411萬令吉。一般上,每季的企業盈利約有300億令吉。


企業業績人仰馬翻,主要是因為3月18日至5月3日的限制行動令(MCO)、5月4日至6月9日的局部限行令(CMCO),以及6月10日至今的復甦階段限行令(RMCO)所致。其中,殺傷力最大的是人流管制最嚴格的MCO,而次季至少1/3時間都處于MCO期間,大部份企業都無法營運,或只獲准以少數人力營運。


隨著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好轉,大部份領域都從CMCO開始獲准營運,RMCO期間更漸入佳境。換句話說,除非我國發生嚴重的第2波疫情,否則次季的慘況將是企業表現的谷底,接下來的關鍵是需要多長時間反彈。每一場經濟危機的性質都是獨特的。在這一場由衛生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中,危與機兼具的形勢相當明顯,是全球股市比以往任何危機時期更快反彈的原因之一。有些企業大賺災難財,但大部份企業也確實被MCO和廣泛的經濟低迷所累,有些行業更幾乎是遭遇滅頂之災,是否能夠生存都成疑問,中短期內恐怕難望復甦。如果疫情久久不散,次季業績的贏家與輸家,可能至少將是大馬經濟中短期內的縮影。


全球衛生危機下 4類股成贏家大發災難財



在一片哀鴻遍野中,企業業績仍不缺乏亮點。其中,大部份都是直接或間接受惠于疫情的領域,這是人們在次貸危機以來緊張等待下一場經濟危機來襲時,所預想不到的,即不少領域可從這次危機中大發災難財。對相關領域來說,相信這也是一筆意外之財。

細數之下,新冠肺炎至少造就了4類大贏家,從不同層面受惠于這場疫情。

1.手套業

手套業無疑是疫情的大贏家,當各行各業正哀嘆遭遇創辦以來最大挑戰之際,手套公司紛紛接獲創辦以來最強勁的訂單,明年都未必來得及交貨,而且因為供不應求,訂單售價不斷飆高數以十倍計,生意是名副其實的價量齊升。到了次季,手套股的意外之財比首季更明顯地反映在業績上。

有趣的是,在整個行業的蛋糕同時擴大,一些手套公司也憑著昔日未受關注的特點,在這一輪的市場變化趨勢中綻放光芒,也導致業者排名洗牌。

向來在「手套四大天王」股屈居末位的速柏瑪(SUPERMX,7106,主板保健股)憑藉自有品牌(OBM)生意模式獲得更豐厚的賺幅,勝于大部份仍滿足于代工模式的同行,加上平時較多的閒置產能在此時可派上用場,全力開工,因此其次季稅前盈利爆增5億零281萬令吉或31倍,單季盈利和增長幅度都在同行中居冠。這也導致速柏瑪的股價漲勢跑贏群雄,目前已經擠下高產柅品(KOSSAN,7153,主板保健股),成為市值第3大手套股。

同樣的,頂級手套(TOPGLOV, 7113,主板保健股)近年來不斷擴大丁手套產能,目前同時是全球最大的天然膠和丁 手套生產商,也在這場疫情中把賀特佳(HARTA,5168,主板保健

股)拉下馬,成為市值和產能皆稱冠的最大手套股。


2.證券交易相關領域

過去未曾有任何一場經濟危機,需要把人們封鎖在家,把人流降至最低,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了這個局面,以阻止疫情擴散。

在大部份人都轉為待在家的情況下,人們有更多時間投資金融市場,而全球央行都紛紛把政策利率降低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以扶持經濟,于是人們紛紛把銀行存款取出,用作投資。

包括大馬人的許多亞洲國家都出現散戶爆增的現象,相信這主要是因為亞洲人長期偏好以儲蓄方式來累積財富,而西方人則普遍較愛消費,平時則把多余資金交給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或者加入創業大軍,以槓桿手段增加財富。

一旦央行降低政策利率至新低水平,重挫存款利息,亞洲人便傾向把存款取出,投資在金融市場以爭取更好的回酬,所以散戶數量急增。

這種無心插柳和股市火熱的局面變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一發不可收拾。

這也導致許多生意涉及證券交易的行業都大幅受惠,從壟斷交易所生意的大馬交易所(BURSA , 1818,主板金融股)、證券行如肯納格投行(KENANGA,6483,主板金融股),

到提供交易平台技術服務的業者如聯聖( N2N , 0108,創業板)和力揚科技(EFORCE,0065,主板科技股),盈利都劇增。


3.居家潮商機

由于防疫的關鍵在于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所以各國都實施程度不一的

人流管制措施,包括大馬的MCO。即使在逐步開放后,政府基本上仍然鼓勵企業讓員工在家辦公,所以許多技術上做得到的企業,至今都採取全員或輪流在家辦公制度,只指定必要人員需到辦公室報到。即使待在家,人們依然必須解決「柴米油鹽醬醋茶」與膳食和日常用品相關的問題,所以這也製造了不少商機。

一些便于收藏和能產生較大飽足感與營養的食品成了人們的採購首選,因此許多食品生意如佳源食品(KAWAN, 7216,主板消費股)、全利資源(QL, 7084,主板消費股)的魚產加工食品業務,以及子母牌煉奶(DLADY,3026,主板消費股)盈利都顯著增長,而雀巢

(NESTLE,4707,主板消費股)和星獅控股(F&N,3689,主板消費股)兩家食品巨頭的消費者生意也顯著增加,但被酒店與餐館客戶的採購量大跌拖累,導致整體盈利依然退步。

除了食品,人們也更多使用電商平台購買日常用品,讓快遞公司吉運速遞(GDEX,0078,主板交通物流股)成功扭轉此前連續5個季度稅前盈利萎縮的趨勢,次季的營業額與稅前盈利雙雙顯著成長。


4.油價暴跌顯商機

原油價格在今年首季已暴跌,隨后的回升幅度不大。按年比較,次季的布倫特(Brent)原油平均價依然比去年同期低51.23%,只有每桶33.39美元(參閱圖表)。

這造成以石油為原料的塑料成本也顯著滑落,惠及不少塑料包裝股,交出不俗的次季業績。

例如,從大型到小型業者如森德公司(SCIENTX , 4731,主板工業股)、通源工(TGUAN,7034,主板工業股)和南源塑膠(BPPLAS, 5100,主板工業股),業績表現都可圈

可點。此外,假如讀者記憶猶新,這輪油價大跌恰逢全球石油供應因疫情幾乎癱瘓全球經濟而暴增,一度發生「石油無處可存放」的憂慮,這也大幅推高了石油儲存空間的需求,惠及在柔佛邊佳蘭提供石油儲存服務的戴樂集團(DIALOG,7277,主板能源股),繼續交出標青的業績。


旅遊 建築 銀行疫情重災區

當然,除了贏家,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輸家處處,這里僅舉出主要的重災區。

1.旅遊相關行業

幾乎所有和旅遊業扯上關係的業者,次季的業績都蒙受最嚴重的虧損。

第1,不少旅遊相關的生意並不屬于必需品或關鍵服務行業,所以許多業者在MCO期間無法開門做生意;

第2,為了防疫,各國都關閉邊境,近期才開始探討向疫情較輕微的國家重開,所以5月4日進入CMCO以及之后的RMCO,即使可開門營業,也杯水車薪,因為外國遊客已絕跡,本地遊客也不多,消費能力也較弱;

第3,許多涉及旅遊和休閒活動的生意都會聚集大量人流,即使進入CMCO,政府也未必批准重開,例如雲頂高原的名勝世界在6月19日才獲准重開。

因此,航空業者如亞洲航空(AIRASIA,5099,主板消費股)、賭場業者如雲頂(GENTING,3182,主板消費股)、酒店類產託如楊忠禮酒店房產信托(YTLREIT,5109,主板房

產信託股),甚至或多或少有依靠遊客消費的企業如巴迪尼控股(PADINI, 7052,主板消費股),平日都是表現良好或平穩的公司,但都在次季陷入虧損。

此外,餐飲業也經營艱難,例如成功食品(BJFOOD,5196,主板消費股)、德建資源(TEXCHEM,8702,主板工業股)、和OWG控股(OWG, 5260,主板消費股)皆交出差劣業績。


2.建築領域

在MCO期間,建築領域不獲准開工,而在進入CMCO后,由于許多建築工人都是外勞,導致許多建築公司的復工進程一波三折,面對勞動短缺的問題。此外,工地不時發生有人確診的事件,讓建築公司面對更多阻礙。而且,作為高價商品,房產需求在經濟低迷時期更受衝擊,進一步拖累建築公司。次季,一些本地建築業巨頭如金務大(GAMUDA,5398,主板建築股)和雙威建築集團(SUNCON, 5263,主板建築股)也無法倖免,雙雙盈利暴跌。


3.銀行領域

馬銀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次季盈利腰斬讓市場大為震驚,而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的盈利也大跌逾1/4。銀行業者本就必須根據大馬會計準則第9條例(MFRS 9)以預估方式提前作出呆賬虧損撥備,在經濟危機來襲時,預估虧損撥備更加水漲船高。尤有甚者,政府實行6個月還貸寬限期,導致銀行必須另行蒙受巨額的貸

款合約修改損失(modification loss),加劇銀行的困境。



種植,半導體領域「免疫」

盡管疫情造成哀鴻遍野,但依然有一些領域不受影響,因本身的利好因素而交出良好表現。


1.種植領域

由于原棕油價格已有一段時段保持強勢,反映在更多種植公司的次季售價上,導致種植領域成為少數表現標青、無關疫情的領域。次季,每公噸原棕油的平均價為2228令吉,按年上漲6.88%。棕油價固然有受到中國經濟在3月重啟后增加採購量帶動,但這只是填補該國疫情期間的缺口。假如不曾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也會如平常般採購我國棕油,也就是說,中國在疫情后增加採購,其實並沒有在今年整體上增加棕油的需求,只是把採購時期推遲而已,而且若沒有發生疫情,全球棕油需求相信將更強。


2.半導體領域

科技領域被視為是受疫情衝擊較少、也最快復甦的行業之一,因為世人在生活中採用更多科技產品的趨勢難以逆轉或阻緩。因此,次季仍有許多半導體領域的企業業績表現良好,如閣代科技(GREATEC,0208,創業板)、UWC公司(UWC,5292,主板科技股)、前研科技(FRONTKN,0128,主板科技股)等。


前瞻:次季已是谷底 Q3復蘇仍未知

展望第3季,由于企業復工的情況已漸入佳境,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企業表現肯定會按季改善。換句話說,次季的37.59%跌幅乃是一個谷底。


問題在于,第3季的復甦會到什么程度。儘管國行總裁諾珊西雅在次季GDP記

者會上大派定心丸,以各種數據論證大馬經濟正在快速回彈,但當記者問到第3季GDP能否回到正成長時,她並沒有正面回答,只表示第3季GDP會按季大幅改善。


事實上,由于政府仍實行各種防疫措施,包括規定國人在公共和工作場所必須保持社交距離等,企業的產能將受限制,人們也無法盡情消費,加上跨境旅遊仍未重啟,預料將遏制不少經濟潛能。


從各領域來看,手套股的良好表現預料將維持至少2至3個季度,因為強勁的訂單已經到手,直到明年首季或次季比較基準走高為止。但是,這些業績預期可能已反映在手套股傲視群雄的股價表現。


受惠于活躍的金融市場的企業,預料第3季依然表現不錯,甚至可能更好,因為馬股成交量幾乎比MCO時更多,雖有退燒的蛛絲馬跡,但並不明顯。除非市場大幅回調或經濟轉好后國行升息,否則馬股可能會繼續活躍。


輸家方面,旅遊領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全面復甦,但各行業預料在第3季開始按季轉好,但首先必須爭取轉虧為盈,再讓盈利慢慢回升。


銀行業方面,如果業者有一次過認列大筆貸款合約修改損失和呆賬虧損撥備,第3季料將逐步開始好轉,但整體而言,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銀行業,好日子相信最早必須等到明年,也就是如果新冠肺炎疫苗順利出爐,推動經濟更快速反彈的時候。


去年第3季的全場企業盈利達315億2974萬令吉,從宏觀和微觀角度來看,我們都難以期待第3季的企業盈利會回到正數成長,但跌幅料可大幅收窄,至20%以內。